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,离国子监和孔庙不远。清康熙三十三年(1694年),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、赐予四子雍亲王,称雍亲王府。雍正三年(1725年),改王府为行宫,称雍和宫。因此,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。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,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,成了“龙潜福地”,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,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。乾隆九年(1744年),雍和宫改为喇嘛庙,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,无定员。可以说,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高规格的一座佛教寺院。
雍和宫是文化的融合,在整个寺庙的众多碑文中用汉语、蒙古语、藏语和满语书写。在以浅浮雕为特色的雕刻墙壁的漩涡中,充满雕像的大厅、用皇室颜色(黄色)装饰的拱门和耸立在五个不同庭院上的宏伟建筑。在万福阁,雍和宫的中心,有一尊雄伟的檀木弥勒大佛雕像。这尊巨佛是用一棵白檀树的主干雕成的,高二十六米,地上十八米(地下埋有八米),直径八米,全重约一百吨,是国内巨大的独木雕像。这座雕像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,不仅是因为它的规模——它背后的手工制作与很久以前的大师们精湛的技艺同样令人惊叹。
我们非常荣幸地宣布木木艺术博物馆将迎来成立后的首次特展。作为一家兼具现当代美术馆和民办博物馆资质的艺术机构,木木将以中国古代陶瓷馆藏为基础,汇集全国收藏精萃,从历史和博物学出发,以当代艺术视角和策展语言为观众呈现一场陶瓷艺术盛宴。